久策气体原材料涨价蚕食利润 营收增速持续放缓
2021-09-14 16:10:31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久策气体在主营产品产能利用率明显不足情况下,还拟投资2.8亿元进行相关气体建设项目建设,如此做法是否合适是存在一定争议的。
福建久策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策气体”)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研发、生产、销售、运输和气体应用服务的综合气体供应商,自2017年以来,7N超纯氨、高纯氢等特种气体品种逐步获得电子半导体行业客户的认可,特种气体业务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2020年底,久策气体首次公布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截至目前,其已进入到深交所第三轮问询阶段。
梳理久策气体招股书,《红周刊》记者发现,久策气体在报告期内(2018年~2020年)不仅营业收入在后两年出现同比增长乏力情况,且随着成本的提升、产品售价的持续下滑,净利润规模的同比增速在近两年也大幅下降,若不能很好地控制住成本上升趋势,则其业绩还能否保持正增长是存有悬念的。
此外,在主营产品中还有多款产品存在产能利用率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公司还拟投资2.8亿元进行相关气体建设项目建设,而这些新项目一旦达产后,对于久策气体来说,如何有效化解新增产能所带来的压力显然是个难题。
主要产品销价下降,营收增速持续放缓
招股书披露,在2017年以前,久策气体主营业务还是普通工业气体产品,只是在2017年之后,主营业务范围才扩大到普通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
在2017年至2020年间,久策气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056.22万元、24075.99万元、27548.42万元和30177.78万元,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了49.95%、14.42%和9.54%,从同比增速看,久策气体主营业务收入呈明显下滑状态。而相较营收增速下滑,其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下降更快,分别为1846.55%、15.46%和6.53%。
《红周刊》记者发现,久策气体的收入之所以在2018年出现爆发性增长,与其超纯氨和工业氧销量的大幅增加有关的:2018年度,久策气体的超纯氨、工业氧、工业氮的销量增速均实现翻倍增长,特别是超纯氨的销量增速甚至达到255.69%。当然,除了产品销量的提升,各个产品的单价在此期间的稍有提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公司2017~2018年度业绩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超纯氨和工业氧销量的大幅增加,以及超纯氨和工业氧销售价格的增长。”
然而这一利好从2018年以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营产品中除了高纯氢营收贡献比较稳定外,其他产品的销量和收入增速纷纷大降,譬如超纯氨2019年的销量同比增速跌至5.81%,收入与上年持平;2020年销量增速虽然回升至32.36%,但收入仍与前两年持平。工业氧2019年和2020年销量增速持续下降,分别为5.67%和5.61%;收入增速分别为-3.70%和16.49%。工业氮2019年和2020年销量增速也持续下滑,分别为61.00%和-3.92%,而收入增速分别为50.39%和-8.29%。
在销量和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或下降的情况下,久策气体主要产品价格多数也是持续下降的,譬如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超纯氨的平均单价分别为10050.96元/吨、9473.07元/吨和7259.24元/吨,2019年和2020年分别降价5.75%、23.37%;高纯氢的平均价格分别为64706.14元/吨、61069.71元/吨和56952.54元/吨,2019年和2020年分别降价5.62%、6.74%;工业氧的平均单价分别为419.87元/吨、382.64元/吨、422.05元/吨,2019年降价8.87%,2020年提价10.30%;工业氮的平均价格分别为602.00元/吨、562.31元/吨和536.70元/吨,2019年和2020年分别降价6.59%和4.55%。
在多项经营指标出现下滑状态下,久策气体若想改变眼前的困局,不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去开发出更具性价比的新产品,且也需要降低成本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否则可能只是赚了规模而不赚钱。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蚕食公司利润
久策气体的主要产品有超纯氨、高纯氢、工业氧、工业氮、纯氩和乙炔,其中工业氧和工业氮和纯氩采用空分设备生产,主要原材料为空气,而超纯氨、乙炔和高纯氢的主要原材料则为液氨、电石和甲醇等。
报告期内,一方面无原材料成本的空分设备生产产品(工业氧、工业氮和纯氩)增多,而另一方面用于生产超纯氨、乙炔和高纯氢产品的液氨、电石和甲醇的采购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液氨采购单价分别为3288.82元/吨、2958.03元/吨、2644.10元/吨,2019年和2020年分别降价10.06%、10.61%,电石采购单价分别为3326.30元/吨、3197.87元/吨、3092.19元/吨,2019年和2020年分别降价3.86%、3.30%,甲醇采购单价分别为2917.85元/吨、2065.18元/吨、1697.04元/吨,2019年和2020年分别降价29.22%、17.83%。
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下降是有利于公司业绩提升的,这已经反映在持续增长的净利润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好事在2021年已经出现反向变化了:受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液氨、电石、甲醇等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直接导致久策气体主要原材料在2021年1~6月的平均采购价格较2020年度快速上升,譬如液氨、电石、甲醇的采购价格就较2020年度分别上涨了24.91%、40.10%和38.92%,平均变动率在34.64%。
原材料液氨、电石、甲醇的采购均价的大幅上涨,对久策气体的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的负面影响显然是明显的。在问询函回复中,公司明确表示,2021年,原材料价格每增加5%时,当期的毛利率将减少1.48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减少118.91万元(以此比例类推)。
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因素下,久策气体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譬如其自2021年3月以来就陆续上调了乙炔、超纯氨等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身产品技艺指标、生产水平等目前还无法和行业内海内外巨头对抗的情况下,产品提价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自己产品的性价比下滑,使得自己原本拥有的市场份额出现一定缩水,若真的出现这一不利结果,对于本就市场占比很小的久策气体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那么,若未来原材料价格仍持续上涨,公司是保市场份额还是保利润呢?
产能利用率不足,新增产能消化有压力
久策气体表示,此次募资主要用于建设久策气体(将乐)有限公司气体建设项目(一期,以下简称“将乐项目”)和久策气体(福清)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及特气项目(以下简称“福清项目”),两个项目建设分别需要资金1.30亿元和1.50亿元。
从招股书披露的情况看,将乐项目计划建设一套空分装置及气瓶充装系统和一套高纯氢生产装置。除上述生产设备投资外,该项目还将建设厂房、危险化学品仓库、气瓶充装车间、控制室、综合楼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空分气体年生产能力7.40万吨、高纯氢年生产能力约1100吨的生产规模。据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液氧+气氧共计30009吨、液氮+气氮共计43050吨,液氩899吨。
观察久策气体目前的相关产品产能,可发现其工业氧、工业氮、纯氩产品的产能是有大量富余的。以2020年数据为例,久策气体工业氧的空分产能98840吨,产量75414.15吨,空分产能利用率76.30%;工业氮的空分产能181980吨,产量70334.7吨,空分产能利用率38.65%;纯氩的空分产能1650吨,产量386.8吨,空分产能利用率23.44%。如此的产能利用率说明,公司仍有很大一部分产能未充分利用,此外,上文已经提到,公司的产品销量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甚至负增长了,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依然选择募资扩产,新增空分气体年生产能力7.40万吨、高纯氢年生产能力约1100吨。那么,这些新增的产能将来达产后又将如何消化呢?
值得注意的是,久策气体在产能利用不充分的情况下,还大量外购成品用于对外销售,其中纯氩产品对外采购的依赖尤甚:2020年共外购纯氩6669.45吨,占总销量的90.32%。对于自己的外购情况,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客户对工业氧和工业氮产品的需求较大,而纯氩用量相对较小,公司空分产能主要满足工业氧和工业氮的生产,导致公司纯氩产能利用率较低,纯氩产品产量较小,主要通过外购满足客户需求。
可让人迷惑的是,公司在2020年纯氩的产能利用率仅为23.44%,在自有产能可利用空间巨大的背景下,却不优先采用自产方式而选择外购,如此做法显然令人疑惑,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将乐项目产能消化问题需要解决外,拟募资建设的福清项目同样存在需要解决产能消化难题。招股书披露,福清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6N超纯氢产品年纯化能力约2000吨,以及5N电子级甲烷年生产能力约240吨、5.5N电子级乙烯约160吨、4N电子级丙烯约160吨、5N电子级溴化氢约200吨、5N电子级氯化氢约300吨、5N电子级一氟甲烷约100吨的生产规模。
招股书还披露,在久策气体现有的特种气体产品中,除超纯氨和高纯氢两大主要产品外,其他特种气体主要包括三氯化硼、高纯氩、羰基硫和二元混合气,而电子级甲烷、5.5N电子级乙烯、4N电子级丙烯、5N电子级溴化氢、5N电子级氯化氢、5N电子级一氟甲烷等产品目前尚未实际投入市场,如此情况意味着,这些未投入市场品种是需要开拓新客户的,而新客户开发效果如何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对于一个目前尚不知前景的项目,公司却要急于募资投产,如此做法是否合适显然是有疑问的。
责任编辑:hnmd003